找到相关内容605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济群法师答:为什么汉传、藏传、南传看起来不同?

    济群法师答:   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之分,除传播地点、时间的不同,对佛法义理也有不同侧重。南传主要继承早期佛教的生活形态及声闻乘、解脱道的思想。汉传虽然同时传译声闻乘、菩萨乘典藉,但实际继承的是声闻乘的行仪,菩萨乘的见地。藏传佛教则主要继承印度晚期的大乘佛教思想,并结合西藏本土的民俗文化,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但就佛教的核心思想来说,三大语系都是相同的。 ------------...

    济群法师

    为什么汉传、藏传、南传看起来不同?|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2577840.html
  • 问:怎样才能解行并重?

    真正明白道理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实践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明白,只是知道一些书面道理,并未将这些义理转化为自身的认识。事实上,解的过程也是行的过程。比如对苦、空、无常的闻思,如果这种观察和思维非常深入,本身也是行的方式。闻思的过程,正是转变观念及认识的过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特别强调观察修和思维修的重要,并将闻思和实修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思维过程中,我们对世间的执著必会随之减少。...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94377916.html
  • 问: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吗?

    问: 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吗? 答: 文字般若是指佛经和一切讲解般若义理的佛法论著和说教言论;道般若是指修证般若的实践过程、五道、十地等;实相般若是指佛陀独有的遍及一切的最高智慧。文字般若如地图和地理知识,既不是行走的实践,也不是达到目的地的真景实物的感受。但如果不掌握地理知识,没有地图,怎么确定方向、距离、路线?怎能保证不入歧途而顺畅到达目的地?文字般若和言教虽不是真...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1203382562.html
  • 许嘉璐先生参访重庆慈云寺 与惟贤长老探讨佛教未来

    2009年10月20日,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参访重庆慈云寺,与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惟贤长老就中国佛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对于当今关心佛教的人越来越多,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应课程,及专家学者对佛教义理研究的丰硕成果,许嘉璐先生深感欣慰,同时他也对当前佛教现状的种种问题与惟贤长老进行了交流,当谈到寺院受市场经济冲击...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08445392716.html
  • 佛经名称的通别和分类

    、《大乘法苑义林章》等经论所举义理,修多罗原意为“线”、“条”、“丝”等,引申其义为“贯穿摄持”。众生由于在教法的摄持下,不会散流到恶趣;义理由于教法的贯穿,不会散失隐没。称圣教为契经的意思是,经典从上可以契合十方诸佛所说义理,从下可以契合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  换句话说,梵语修多罗,译为经。本义是线,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如来随机说法,后由结集者把他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现在。如线贯...

    宽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5165986.html
  • 如来详说诽谤法的情况

    如来详说诽谤法的情况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仁且观此如来圣慧无量。若兹诸佛境界不可思议巍巍如是。如来所入等无有侣靡不周悉。或有愚騃不识义理。趣自说言。般若波罗蜜如来所行。是诸如来无极修教。余... 有所宣义理其明不广妄有所讲。为诽谤法。 言语不了辩才不畅欲传道教。为诽谤法。 本学不勤所知甚鲜。明不广远欲宣道教。为诽谤法。 心自念言。某不知限不了随时。当教开化达令至义。为诽谤法。 兴发想念不护...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276701.html
  • 《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

    论中心的总合性佛学体系  一、禅学义理的基本哲学问题架构之重新解析  二、般若学佛学的本体论哲学也是禅学的本体论进路的功夫哲学  三、佛性论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是境界哲学  四、楞伽与般若皆是本体心法的...心性论是哲学问题意识的转向不是哲学主张的转向   四、禅儒共有的心性论只是表达形式的通式化而非义理内容的相同化   五、中国哲学由本体论到心性论是功夫哲学问题意识的转向  六、永觉元贤禅师三教合一说之...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654825.html
  •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评析

    文中将讨论:一、禅学义理的基本哲学问题架构之重新解析;二、般若学佛学的本体论哲学也是禅学的本体论进路的功夫哲学;三、佛性论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是境界哲学;四、楞伽与般若皆是本体心法的功夫传宗;五、达摩以下...问题意识的转向不是哲学主张的转向;四、禅儒共有的心性论只是表达形式的通式化而非义理内容的相同化;五、中国哲学由本体论到心性论是功夫哲学问题意识的转向;六、永觉元贤禅师三教合一说之辨正。  一、前言  ...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159587.html
  • 我国佛教研究之展望

    同义反复之嫌。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既有比较精细、高深的哲学形态,也有比较粗俗、普及的信仰形态。所以它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求乃至同一个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我把前一种形态称为“义理性佛教”,把后一种形态称为“信仰性佛教”。义理性佛教以探究诸法实相与自我证悟为特征,而信仰性佛教则以功德思想与他力拯救为基础。义理性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处于主导地位,为佛教...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5166632.html
  • 佛教对现代生态学的几点启示

    佛性义理的诠释之中。上述缘起之问题,似乎关乎各派系佛教教义体系的建构。但佛性义理之诠释,独汉传佛教最为集中、最为深入和最具丰富内涵。此不能不说,是受托于罗什、法显、玄奘三位大师的译著和传承之功。而对佛性义理高调倡导,并加以辨析、阐发者,不能不首推道生、吉藏、湛然、窥基、法藏、澄观等诸大德,是他们的不断阐发与相互辨析,才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性说义理的巍巍大观。大乘佛教佛性义理的发展,走过了从五性各别、一...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1466863.html